第66章 危塔高百丈,手可摘星辰(2/4)
作品:《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》放弃了木质结构,全部用的钢铁。
这些技术也不算什么很先进,就是费时费力费材料,成本昂贵效率低下。欧洲人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,都是用这些造大型城堡和教堂的。
俄国人在彼得大帝时期,也造过差不多大的钟,当时也考虑过成熟的起重方案。
一切的努力,才有了刘备此刻瞠目结舌看着的这座巨钟兼“灯塔防抖阻尼器”。
饶是当了多年皇帝,刘备伸手触摸这座巨钟时,手臂依然有些缠斗。触手冰凉,上面还有铸出铭文,着实不简单。
铭文的内容,无非就是从《殿兴有福论》里面撷取一些,重新整理后润色对仗,大意就是论证为什么汉有天下、始终是得天命眷顾,有终战之德。字都很大,可以少铭一些篇幅。
“这钟有多重?能敲一下试试么?”摸完之后,刘备若有所思地问。
“用铜一百万汉斤,铸完之后成品多重,没法再称了,就当一百万吧。”李素解说道,随后话锋一转,委婉劝道,
“陛下要观钟,在此观瞻即可,要听鸣钟,那就还请登顶、或者回到刚才那层——这层是放钟的,下面那层才是鸣钟士卒操作的。”
刘备愕然:“这钟大到放钟和鸣钟还要分两层?这是为何?”
李素指着钟内的击铁:“此钟如此巨大,鸣响的击铁也重逾千钧,嗡鸣回声极为巨大。鸣钟时,必须将四面落地长窗全部卸掉,疏通风势,扩散回音。
高处风太大,人留在此处会有危险。另一方面,钟声也太过洪亮巨大,之前在地面试的时候,震伤了几个鸣钟手,脏腑七窍流血。
所以才特地设计加高了两丈塔身、加了一层给敲钟的人藏身,楼下那层隔音效果比较好,躲在那里用传动机关敲才不会被钟声震伤。”
刘备听了,立刻从谏如流:“那还是算了,朕还是先登上塔顶吧,还有二十丈是吧?隔了二十丈远后,关上门窗,应该就安全了吧。”
既然要躲,就索性一步到位躲远一点。等刘备登顶了,再吩咐下面的人敲便是。
一行人又攀登了十几分钟,总算来到顶楼。
顶上倒数第二层是灯室,有个巨大的篝火堆或者狼烟堆,旁边还有巨大的金属镜子,组成凹面阵以聚焦反射火光。
灯室再上去,还有一层瞭望层,那才是最顶,显然是供达官显贵观景的。可见这灯塔设计的时候,也是考虑到游览的需求的。
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上不来,这不是钱的问题,只跟社会地位有关。以后说不定至少要官居郡守的人,或者是有列侯爵位的,才能上来看一眼,引为殊荣。
高处的狂风,吹得刘备都有些睁不开眼,须发戟张,却还是忍不住强撑着睁眼贪看景致。
“好,好,好,丞相这灯塔造得好。利国利民,东海百舸争流、千帆竞渡、尽收眼底。看着这些海船,俱往此辐集辐散,可谓天下海途枢纽矣。”
刘备没什么文化,说不出什么大词,只是简单粗暴反复强调喊了一会儿好,旁边随行的文武当然也跟着附和。
刘备意犹未尽,拉着李素表态:“丞相也是第一次登塔吧?今晚可以在塔上下榻歇息么?好不容易上来一次,总要作诗留念,不枉此行。”
谷/san刘备不是喜欢诗词,他的心态就像是想“发个朋友圈证明自己到此一游了”。
这个时代没有照片可以拍,不写诗没法证明自己的优越啊。
李素倒是很清楚刘备的心态,揣摩着说:“陛下,要不臣找人给陛下画像一幅,以志此盛况吧?
臣近年来也撷取罗马人的不少画技长处,而且跟阿亮琢磨了一个用平面玻璃隔着看人、在玻璃上先铺上半透的薄纱勾勒图形,远比原先的图画比例精确一些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最新章节第66章 危塔高百丈,手可摘星辰,网址:https://www.71ge.org/211/211183/1024.html